舉目遠眺是層巒疊嶂的翠屏,環顧四周是宜人的風景。蒼翠的松林,撒歡的狍子,點綴在山林間的花叢……走進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就是走進了一幅多彩的畫卷。
誰想到,這個曾是“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禿山,在一代代青城人不懈努力下,變成了如今“萬里藍天白云游,綠野繁花無盡頭”的萬畝林海。
“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202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這幅新畫卷,起筆于“一座山”,筆耕不輟四十載,一張藍圖繪到底。轉承于“一片林”,人才“育林”扎根廣袤北疆,交織靚麗藍圖。落筆答“一個村”,工筆繪鄉村新貌,繪就出一幅美麗、宜業、綠色的新畫卷。
在新城區保合少村往北的三北防護林中,新城區應急指揮中心救援大隊隊長郭瑞明帶著隊員們正在進行林區日常撫育管護。這片2000畝的林區是呼和浩特市80年代初第一期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經過四十余年用心盡責地撫育,種下的油松,樟子松等幼林已長成為郁郁蔥蔥的林海。
“大青山上的防護林是我外公外婆當護林員時種下的,后來我的舅舅和我也回到大青山,成為守護這片青山的‘衛士’,承擔起了護林和應急救援的工作?!本仍箨?0后隊員張強說起這片大青山時,笑稱這是從祖輩“傳”下來的責任。
將大青山從“禿山”變青山,便是這副畫卷的“起筆之處”。如今,守護好這片北疆林海依舊是新城區生態建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地處重點生態功能區的新城區,經過多年的生態修復,早已成為呼和浩特“綠肺”和北方天然生態屏障及區域性的生態廊道。統籌實施生態環境修復提升、生態搬遷異地遷建、溝系治理、排污管網建設等工程,新城區構建起了立體生態觀光體系。
實踐,書寫了厚重答卷。時間,見證了大青山美麗蝶變。
2020年,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再現敕勒川生態草原怡景的敕勒川生態谷沿線生態提升工程正式啟動,這個接續“三北”工程攻堅戰的最新生態建設工程不僅讓大青山更綠、更美,還將北疆生態屏障筑得更牢、更穩。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鄙鷳B環境保護做得好,經濟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才更廣闊、后勁才更足。
運筆之處,是新城區根據實際進行的“人才育林”計劃,
在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征程中,鄉村振興是關鍵一環。鄉村振興,人才先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突破口,推動各類人才集聚鄉村振興一線,新城區形成了濃郁茂密、生機盎然的“人才之林”。
為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新城區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突出需求導向,提前摸底排查,對鄉村振興急需人才進行前瞻規劃,制定更科學、精準的引才計劃,更好推動人才與鄉村實現雙向奔赴,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人才“活水”。
新城區通過黨組織建設,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打造了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鄉村人才隊伍。并積極創新人才引進機制,以實施優惠政策、搭建創業平臺等方式,吸引了更多有情懷、愛故鄉、善經營、會管理的鄉村精英來到新城區創業就業。
在新城區惱包村種植羊肚菌的劉瑞就是其中之一。
“我是土生土長的呼市人,在外地念完大學就想著回鄉創業。在了解到羊肚菌可以在呼和浩特‘生根發芽’后,我就在新城區開啟了我的羊肚菌種植之路啦?!眲⑷鹫f,作為老呼市人,對大青山有著化不開的一份“鄉愁”,“更主要的是,新城區對于我們特色種植產業的扶持和科技人才的幫助非常大,會為我們與內蒙古農業大學的專家牽線搭橋,幫助我們進行技術指導,還會有些產業方面的政策傾斜,這些因素糅合在一起就是我堅定地留在大青山腳下創業的原因?!?/p>
和劉瑞一樣,帶著對大青山的情懷和對大青山前坡各村發展的信心,90后小伙張學強也選擇了回到家鄉甲蘭板發展。
張學強算了一筆賬,雖然在城里打工的他和妻子每年能收入大幾萬,但是房租、水電、交通等費用算下來他們儼然就是大家口中的“月光族”?;卮宕蚬ず?,房租省了,交通費用也省下來了,既照顧了年邁的雙親,又節約了許多開支,一年里里外外存個五六萬塊錢沒問題。讓張學強有信心有底氣回村發展的根本原因是新城區以生態為魂、旅游為核,形成的一條獨特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展筆、躍筆間的這片“人才林”,將無數“金鳳凰”留在了大青山前坡這棵“梧桐樹”上。
這幅生態藍圖的落筆,便是新城區始終踐行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理念,形成了“生態修復+產業轉型”“生態文化+產業延伸”“生態旅游+復合產業”的“新城模式”。以此詮釋了“增綠添金、借綠生金、促綠成金”轉化的“新城路徑”。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2023年10月,新城區被正式授牌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這既是對新城區始終堅持“兩山”理念的肯定,也是無數新城人在大青山這片土地上揮灑著辛勤汗水所結出的豐碩成果。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惱包鄉村全季旅游、水磨大青山健身步道、甲蘭板馬頭琴草原文化產業園……行走山水新城,以文旅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政策帶動下,一個個“網紅村”美的各有特色。
生態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同時也印證了新城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經濟發展準則。圍繞大青山敕勒川,以前坡生態綠帶為軸線,推進生態樣本存儲空間、敕勒川國際會展中心、科技旅居等項目建設,持續豐富區域科普教育、商貿會展、精致露營等文旅業態,助推“生態+農業+旅游”融合發展,高標準打造敕勒川草原景觀文化旅游帶。
“我們選擇在新城區運營露營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新城區的‘綠水青山’?!奔滋m板村云端小鎮露營地運營負責人王強說道,“在這里人與自然相處融洽、和諧,我們可以看到野兔在敕勒川草原上奔跑,也可以見到馬兒在大青山腳下悠閑地吃草。就好像1:1還原了廣為流傳了千百年的‘敕勒歌’,天然這里本該就是這樣,而不是人為加工成了某種模樣?!?/p>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彰顯的是中國歷史長河所沉淀的生命之道、生態智慧和人文精神。
也正因如此,以綠為底、點綠成金的故事在大青山下這片美麗的土地上頻頻上演。(薛海軍 梁良)